半岛·综合体育官网入口-十大企业成果集体亮相!健康营养、茶咖零食、餐饮品类机会有哪些?
2025/04/22   半岛·综合体育官网入口

从功效、场景纵横生长的营养健康食品,到寻求内卷破局的茶咖饮料、零食等热门品类,再到用餐形式全面变革的新餐桌食品,在2025年企业生存竞争进一步加剧的挑战下,探索更高质量的品类增长分析、重塑创新性增长机会将成为食品企业破局的关键。

作为食品饮料产业创新生态的深度观察者与链接者,Foodaily在3月31日-4月2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了Foodaily全球食品饮料创新博览会,汇聚152位商业领袖和行业大咖、4290位品牌和产品决策人,从品类、品牌到生意模式战略与策略,共同把脉全球食品饮料行业新趋势,探索增长新路径。

本文将聚焦“健康营养食品”、“茶咖饮料与零食”、“新餐桌”三大热门品类的创新机会,围绕体重管理、益生菌、低GI主食、营养乳品等关键解决方案,以及可可巧克力、宝藏食材玉米、中式面点升级等创新方向,展开深度解析。

【下文根据演讲整理,内容有删减】

解码健康营养新机遇,从GLP-1食疗、益生菌+X、低GI主食、营养乳品突围

从体重管理刚需下的GLP-1食品热潮、低GI主食化,到益生菌多元创新,再到营养乳品的功能升级,健康食品正从成分到品类、场景上掀起一场健康革命。在千亿级市场竞争中,品牌如何打破传统思维,抢占未来健康赛道?如何洞察精准营养、多元场景背后的真实健康痛点,实现真正的品类升级?

慕恩生物:GLP-1通路新解法,微生态制剂的创新“食疗”法

随着肥胖率上升以及人们健康意识增强,全球减肥市场在2022年已超过两千亿美元,预计在2027年超过四千亿美元。在庞大的减肥市场中,消费者对于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产品有巨大的需求。

在功能性食品研发日益强调科学依据与临床验证的当下,慕恩生物系统展示了其如何以医药级研发逻辑赋能食品创新,探索“功能性食品+靶点机制+微生态疗法”的新路径。

慕恩生物副总裁陈娟指出,功能性食品的研发不应止步于成分堆砌,而应从医药研发逻辑中汲取灵感,并以疾病靶点为核心、以功效验证为标准。

在全球减重市场迅猛扩张、GLP-1类药物爆红的趋势下,慕恩生物洞察到该产品的局限性和未满足的需求,提出以功能性食品出发,用益生菌解决其“药物副作用,依从性差及长期安全性有待验证”的痛点,呼吁以微生态制剂打造“更安全、可持续”的减重食疗新模式。

对此,慕恩生物推出二代益生菌明星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M Lab-01®菌株,能给消费者提供“类司美”绿色疗法——无需注射,通过口服益生菌及后生元实现激活GLP-1分泌、调节糖脂代谢、增强肠屏障功能等多维度改善代谢健康。该菌株还能显著抑制司美格鲁肽治疗停药后的复胖及血糖升高,为使用GLP-1类药物减肥的消费者减缓副作用,维持更好的减肥降糖效果。

目前,AKM Lab-01®已完成10项专利布局与美国GRAS安全性验证,并开发了全球独家的Amuc_1100蛋白LC-MS检测方法,通过精准优化将产品中的Amuc_1100蛋白浓度提升三倍以上;以高浓度活性蛋白成分及高纯度万亿级菌粉突破AKK菌传统原料的产业规格及活性含量。此外,AKM Lab-01®菌株原料已实现商业化量产,标志着功能益生菌“制药级”时代的开启。

图片来源:2025 Foodaily创博会 慕恩生物演讲分享

均瑶健康:抢占新赛点,“益生菌+X”助力功能营养日常化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指引下,国民健康意识逐渐觉醒,功能性饮料及膳食营养补充剂板块持续保持高增长。均瑶健康立足20余年自研中国菌打造品牌与产品差异化,不断夯实益生菌业务,如今旗下产品已出口到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300+专业客户的益生菌之选。

为了让消费者不仅在特定场景下获得益生菌的健康益处,更将其融入日常生活,推动功能性食品向普适化、精准营养转变,均瑶健康将复杂的选菌流程转译为六大可量化指标,提出“六钻益生菌”成分标准和由三株明星菌株组成的“基石菌团COMMON CORE”概念,发掘菌株协同效用,实现益生菌从科研到普通家庭食用的无缝衔接。

均瑶健康首席科学官叶育彬表示,随益生菌精准干预时代到来,均瑶健康围绕益生菌和功能营养日常化两方面来探索市场的新赛点。依托6000多株自主知识产权菌株库,目前已实现从日常功能性饮用、体重管理、肠道微生态调节到口腔健康全覆盖的产品布局。

借势“体重管理年”,均瑶健康推出纤美闪溶益生菌,含2大明星控体菌株,分别具有控体、清除胆固醇的能力,以及激活棕色脂肪的作用。在肠道健康方面,均瑶健康不仅制定了肠道功效测定团体标准,还与高校成立了联合实验室,研发出两大肠道管理明星菌株,并基于这些研究推出“养道益生菌”系列产品。

而在口腔健康方面,均瑶健康推出了4.0时代根源清新益生菌微泡片,用区别于传统口腔产品的益生菌微泡新概念,与三大口腔益生菌协同作用,帮助消费者以便捷方式解决口气问题。

图片来源:均瑶健康

叶育彬指出,通过系统的科研验证和配方创新,益生菌正由专业“功能品”向全民健康饮食转变,日常化应用将推动行业实现新一轮价值升级。

江南米道:千亿蓝海赛道,低GI主食从科研破壁到消费爆发健康革命

中国人“好好吃饭”的传统习惯背后,隐藏着1.5万亿规模的主食消费市场。而当前健康主食所面临的困境,不仅在于“高GI、高负担”的传统饮食结构,更在于公众对主食健康价值的认知偏差。很多人因控糖或减重盲目戒碳,忽略了主食作为日常膳食中核心营养基石的价值。而在全民减重的浪潮下,亟待正确认识碳水化合物,树立健康的饮食观念。

江南米道总经理、稻院士品牌创始人陈媛提到,以低GI主食为突破口,倡导用科学普及的手段提升公众对于健康主食的认知。在全民慢病管理与健康饮食观念升级的背景下,低GI主食不仅能有效降低升糖负担,更能通过科技科普提升消费者对传统主食营养内涵的重新认识。

在科研支撑下,江南米道与陈君石院士团队合作,从五大科研方向保障GI值稳定与功能确证;在产品策略上,则推出了功能细分、人群细分、场景细分的功能营养米品系列,并引入超级符号概念,用视觉标签强化消费者对不同功能米品产品的科学认知。

图片来源:江南米道

通过OEM代工与自有品牌双驱的模式,江南米道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路覆盖,其商业模式和战略初见成效,2024年江南米道实现利润扭亏为盈。未来,在低GI的千亿刚需市场中,江南米道有望实现营收过亿,推动低GI主食走向全民日常的选择,助力中国家庭完成“健康主食革命”。

衡美健康:功能营养蓄势待发,托起乳企增长新曲线

面对出生率下降和成熟市场的双重挑战,乳制品行业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B端企业衡美以其专注营养研发与产品定制的专业姿态,提出了一套从危机中寻找新机的“营养+乳品”创新解法。

衡美健康产品开发负责人戴阳在演讲中提出,现在企业必须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实现跨界联合与产品创新。在粉剂和功能原料方向上拥有深厚经验的衡美,敏锐聚焦两个关键人群:银发人群与青少年群体。

在银发经济领域,戴阳指出老年人具有高需求、强消费力和低渗透的典型特征,衡美已布局包括鱼油蛋白粉、氨糖调制乳粉在内的多款针对三高、免疫力、关节健康等老年人刚需的功能产品。另一方面,3-18岁青少年人群被衡美视为潜力人群,尤其在成长力、自护力、肠道健康、视力与智力发育等方向拥有庞大细分需求,针对此衡美已推出叶黄素酯饮品、多维巧克力、DHA相关产品。

图片来源:衡美健康

与此同时,戴阳强调衡美在联合研发、专家背书和功效验证上的诸多尝试,正为传统乳业开拓出一条全新的高品质、精准营养发展路径。

正如戴阳所说:危险伴随着机会而来。未来,中国乳业的机会或许在“营养革命”的浪潮中悄然到来。

茶咖、饮料、零食等热门品类,如何从技术、包装、创新中破局?

茶咖、饮料、零食等食饮快消品类,一向是食品饮料行业中内卷最激烈的热门品类。从同质化、易模仿的浅层内卷中,回归到由技术、包装等核心竞争力驱动的产品创新,一些企业给到了产品内卷破局的新思路。

塞尚乳业:技术突破,引领食品创新趋势

茶咖赛道竞争愈卷愈烈,而乳制品作为茶咖创新的重要原料,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关键。

不同于传统乳企,塞尚并不将自身定义为乳品公司,而是聚焦“乳蛋白和乳脂肪”深挖营养价值的企业。

塞尚乳业董事长兼CEO闫建国提出:最好的蛋白是乳蛋白,最优的脂肪是乳脂肪,而这正是中国饮食长期缺失的营养“短板”。乳蛋白是富含全部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完整蛋白,具备天然“完全营养”的价值,因此也成为塞尚重构茶咖风味和健康底盘的核心原料。

过去30年,膜技术,酶技术和HPP超高压灭菌技术三大技术对全球食品饮料市场带来了巨大影响。塞尚通过膜技术和酶技术两大核心技术,将乳制品中的乳蛋白和乳脂肪作为突破口,跨界延伸至茶咖领域。

图片来源:2025 Foodaily创博会 塞尚乳业演讲分享

闫建国在演讲中指出,中式茶咖不仅需兼顾健康营养,更应传承中国传统色香味的精髓。借助先进的加工工艺和精准配比,塞尚打造出既具醇厚口感又符合现代营养需求的茶咖新品,不仅开创了“厚乳”产品,还是中国第一家自主研发生产牛奶液体蛋白企业。为消费者呈现一种全新的味觉体验,同时也为乳制品跨界增值开辟了新战场。

安姆科:不止于容器,如何用创新包装点燃饮品增长引擎?

在饮品同质化日益加剧的当下,消费者真正“买单”的,早已不只是口味和配方,而是第一眼的吸引、手中拿着的体验、朋友圈晒出的互动感。为饮料品牌打造独特市场竞争力,安姆科以创新包装为突破,强调包装设计对消费者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围绕饮品三大核心消费场景:“膳食营养家”、“精致懒人”和“放纵日”,安姆科亚太区创新市场负责人曾婉琦,提出了三类包装创新方向:

1、功能饮品场景:从瓶装到软包装,满足便携、定量和可视化的进阶需求

比如定量化包装、异形袋、双腔袋等形式,不仅能降低碳足迹和物流成本,更能在视觉上强调新鲜感和可视化。尤其是干湿分离、现混合、即饮式包装形式,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对定时、定量、定效的精准营养管理需求。

2、即饮场景:为“懒人经济”而生的互动式包装体验

针对“精致懒人”,安姆科展示了旅行咖啡杯、浓缩液盖、盒中袋等一系列创新包装,不仅解决携带和使用痛点,更成为用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适配户外、办公、旅行等多元场景。

3、情绪价值场景:从快乐水到仪式感,触发品牌的第二增长曲线

当消费者的物质需求已被极大满足,情绪价值将成为产品的新卖点。盲盒化包装、咖啡胶囊、温感油墨等一系列仪式感和高级感拉满的包装技术,帮助品牌构建沉浸式饮用仪式感,并通过故事性设计、标签贴纸等方式,与消费者形成情绪共鸣。

图片来源:2025 Foodaily创博会 安姆科演讲分享

黛妃集团:用中式食材,撬动巧克力中国本土故事!

中研普华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巧克力市场规模达1384.5亿美元,中国以150亿美元规模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同比增长8%。在中国,巧克力已逐渐从“西方味觉”向“东方表达”过渡,中式巧克力成为本土巧克力企业的创新关键点。

黛妃集团巧克力事业部总经理刁二提到,黛妃作为同时拥有纯脂巧克力、类可可脂巧克力、代可可脂巧克力、功能巧克力酱类、脆脆巧克力酱类、装饰巧克力全矩阵产品的原料型企业,专注于“从可可原料到可食方案”的B端供给逻辑,具备完善的巧克力行业全方位解决方案能力。

黛妃聚焦于巧克力原料及其加工工艺,通过“巧克力+中式风味”的本土化创新,突破小众市场限制,实现品牌和产品的双重提升。陆续推出竹生空野巧克力、中国红系列、青花瓷系列产品等,此次更是推出添加原生红枣的纯脂生巧、脆脆巧克力酱、巧克力复合调味酱以及纯脂巧克力等产品。

图片来源:黛妃集团

跨界思维在零食品类中的应用,为传统产品带来全新的风味和体验,使得品牌更能满足年轻消费者对健康、口感和情感价值的多元诉求。

餐桌场景新变革,从玉米食材、深海食品、奶酪馒头中看餐饮品类新机会

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观念变化,年轻一代的用餐模式正在发生深刻转变。一人食、小家庭等消费场景的崛起,更便捷、个性化餐饮解决方案的流行......餐饮行业正相继涌现出更多新的餐桌风尚。

从宝藏玉米食材的流行,到深海食品的升级迭代,再到中式面点的创新突围,探索传统中式食材、中式餐饮品类与现代餐饮需求的碰撞,如何满足消费者更高端、更多元的消费体验?

四平市委:“黄金玉米”食材如何撬动新消费蓝海

在体重管理成为国家级议题的当下,玉米凭借其高膳食纤维、低GI值、低碳水、全谷物属性,逐渐成为“餐桌C位”。吉林省四平市作为“中国优质玉米之都”,玉米种植面积高达90%,是全国玉米单产最高地区之一。

四平市委常委、副市长郭顺杰提到,企业可依托现代农业与加工科技,对玉米品质进行严格把控和创新升级,不仅在口感和营养上实现突破,还为市场提供了多样化、健康化的新型主食解决方案。

玉米从“不能包饺子”的食材,跃升为“能做主食”的健康新品类,从鲜食玉米、玉米茶、玉米酒,到玉米面、减脂餐主食,玉米的餐桌形态正在重构,通过技术革新和产品细分,四平玉米正引领一场从传统到智能的主食革命。

而面对品类标准缺失、无特色产区、品牌空白等不成熟的问题,作为唯一的优质玉米之都,四平市将引进鲜食玉米行业龙头企业落地四平,持续加大对种植业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并积极推动参与制定鲜食玉米国家标准,把四平玉米打造成像五常大米一样的地理标识。

图片来源:2025 Foodaily创博会 四平市委演讲分享

一米八海洋科技:新场景新思维,传统餐桌食品的安心之选

在全球食品安全与营养失衡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下,一米八海洋科技聚焦于利用海洋资源和科技手段,探索慢长食材及供应链的全面优化。其借助前沿技术,开发出具有独特健康功能的新型食材,并构建起一套从原料到餐桌的高效协同体系,为新餐桌带来更多创新性解决方案。

正如一米八海洋科技CEO邓中华所说:“中国人每年吃掉7亿头猪,却很少吃贻贝和大黄鱼,耕地有限,海洋是我们可持续的答案。”

作为一家创立不过21个月的年轻农业企业,一米八历时18个月实地走访12国、考察107家科研机构与企业,精准锚定“海洋蛋白”作为未来中国餐桌的重要解决方案。

一米八从贻贝与大黄鱼切入,提出“四好标准”:基因好、住得好、长得好、买得好。三年深海养成的厚壳贻贝、两年时间才能成熟的大黄鱼,不仅坚持自然慢养,还通过细胞级锁鲜技术,实现高营养保留。在此基础上,一米八推出了大黄鱼小馄饨、去刺鱼排、海鲜意面等高品质即食产品,品控严格、配料表干净。

图片来源:一米八海洋科技

此外,一米八还主动承担起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从打造深远海工厂、扶持渔民生态养殖,到用数字技术和新质生产力激活农业链路,力图在产业端建立良性生态。

蒸笼头:从“馒头里的洞”出发,打破速冻面点的创新天花板

在高度内卷的速冻面点赛道,蒸笼头却靠一颗“奶酪馒头”挖出了破圈的新路径。作为盒马冷藏面点的最大供应商,蒸笼头从一个十年前驻扎在盒马档口的小团队起步,凭借对中餐工艺的执着、对产品创新的敏锐,以及对自有工厂与灵活研发能力的坚守,实现了业务规模的十倍级增长。

其原创产品奶酪馒头从一开始就通过结构上的差异化打下壁垒。在馒头里挖一个洞,不仅是工艺上的挑战,更开启了产品多元口味和情绪价值的延展空间。

图片来源:蒸笼头

除了产品本身,蒸笼头也在寻求产品在更多消费场景、更多终端市场的可能性,在聚焦早餐场景的基础上,提高产品在加热方式上的灵活性。在深耕零售商超渠道的基础上,拓宽产品与餐饮、酒店、团购等不同业态的合作可能。

蒸笼头创始人冷怡佳在现场分享时提到,在继承传统烹饪技艺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工艺优化和产品创新,打造既保留原始风味又满足现代营养需求的新餐桌模式。通过深入挖掘地方食材优势,蒸笼头正努力构建一套适应快节奏生活同时又传递温情与健康的新型饮食文化体系。